厦海凤社区探索治理新模式 鼓励居民实行垃圾分类
-集美区泉水湾小区厨余垃圾投放点。
-生活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站。
厦门网-厦门晚报讯 (文/记者 谢雨真 李小庆 图/刘东华)现代化社区治理,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。如何把一个社区盘活,不是单纯依靠人管人就能实现的,还得发挥创新制度的作用。日前,“深化改革看厦门”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集美区海凤社区,20多家媒体聚焦社区在垃圾分类兑换积分方面制定的激励制度。正是这种方式,让居民们热情百倍,积极投身环保工作。
【做法】
下载配套的手机APP
专用的垃圾桶配到家
垃圾分类在厦门已提出多年,虽然获得大多数市民支持,但真正参与的居民还不多。不过,这项工作在集美区海凤社区却开展得十分火热。
当记者走进集美泉水湾一期4号楼时,陈友芳正在厨房做红烧鸭子,满屋子飘香。她熄了炉火后,把多功能发酵桶里的垃圾取出来,打个结,又从抽屉里撕下一张二维码贴上。打包垃圾成了她生活中已习惯的做法。
陈友芳说,那个桶里装的都是厨余垃圾,二维码则是社区免费发放到户的,用来标注居民个人信息。这些垃圾在进入小区的微生物处理器之前要称重,之后就可以换取积分了。
简单的倒垃圾,因此变得有趣起来。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会员张森户说,小区居民只要下载配套的手机APP,之后激活账户,就能免费领取二维码标签、垃圾投放卡和厨余垃圾桶、垃圾袋等。
垃圾包贴上二维码
凭积分可换大米酱油醋
当居民把贴有二维码的垃圾包扔进小区“湿垃圾”桶,后台系统会根据相关的信息,给予用户相应的积分。居民在APP上可查询,然后到社区居委会兑换相应奖品。一般来说,一个月下来居民的积分可以换5斤装大米、酱油醋等调料,积分多的还可以用来兑换玩具、游乐园门票等。
这种方式吸引了居民的兴趣,泉水湾一期有20%的居民参与。值得一提的是,小区大多数居民是外来租户。来自湖北的魏谟安说,他很支持垃圾分类的方法,有用的垃圾可以再利用做肥料,很环保。
厨余垃圾转变成有机肥
用于小区的草药园和绿化
居民家里的餐厨垃圾,被送到隔壁的凤林清洁楼微生物处理器去消化。负责这个项目的张冬柯说,一般一吨餐厨垃圾可以转化成0.3吨有机肥,从餐厨垃圾变为有机肥的过程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。
据了解,有机肥部分会被返拨回社区,用于小区绿化。在泉水湾小区,有一片中草药园,种植了薄荷、枸杞、九层塔、鱼腥草、芦荟、柠檬等20多种平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植物,这让有机肥有了用武之地。
陈友芳说,以前大家都是把一袋袋垃圾丢进小区的垃圾桶,虽然每天都会被清洁工收走,可是总有些汤汤水水的渗出塑料袋,结果垃圾桶旁的地面越来越脏,经过垃圾桶时会闻到一股异味,苍蝇蚊子嗡嗡飞,时不时还会看见老鼠。现在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后,这些问题得到解决,小区的环境也变得更好了。
【经验】
简单的干湿分类意义重大
海凤社区主任李荣真说,泉水湾小区一期“互联网+垃圾干湿分离”模式自去年11月开始,将来要推广到泉水湾二期、三期以及其他小区。
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兑换积分的热情很高。有户居民在今年初加入这项活动后,第一天就扔了7公斤垃圾,很快就成了积分最高的家庭。8个月间处理了783公斤垃圾,连社区工作人员都惊讶。后来才了解到,原来这户居民不仅扔自己家的垃圾,还主动到社区收集邻居家的垃圾。工作人员说,这种行为也是主动推广垃圾分类。
还有的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但没有贴二维码,被称为“海凤公益投放”。虽然目前的垃圾分类只是最简单的“干湿分类”,但意义重大。据社区统计,小区生活垃圾中约70%为厨余垃圾,约20%为可回收垃圾,真正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,干湿分离是关键。
【记者手记】
一举多得
社区治理出妙招
居民开开心心参与
我们常用“居委会大妈”这个词形容一个人的热心,由此可见社区的事有多繁杂。优秀的“居委会大妈”不常有,而且靠人管人太费劲。所以,现代化管理理念推行的是优先建立良好的制度。
倒垃圾是最简单的家务,但是垃圾分类的理念仍不够普及。目前我市尚无相关的硬性规定,做到人人主动配合也较难,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劝说下或许有部分家庭会参与,但并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。
泉水湾的这套“互联网+垃圾干湿分离”模式,******的亮点就在于这套激励机制。不仅让居民学会更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,而且还能获得奖励,同时小区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。可以说,这种模式一举多得。
所以,社区治理有诀窍,关键看管理者有没有动脑筋,想的法子接不接地气。
(厦门网-厦门晚报)